威尼斯人:爱国,是一种责任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15-09-28 22:21 老师,同学们:大家早上好! 我是来自高二(5)班的翁硕彦,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:爱国,是一种责任。在切入主题之前,我想跟大家讲一段简短而枯燥的事实: 约公元前4000年,古巴比伦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而出; 公元前224年两河流域伊斯兰化。巴比伦文明约历3776年而亡。 约公元前4000年,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; 公元303年古埃及文字、文化与宗教没落并消失。古埃及文明约历4303年而亡。 约公元前3100年,印度河文明(又称哈拉巴文明)生于印度河流域; 公元前1000年印度河文明消失匿迹。印度河文明约历2100年而亡。 约公元前3000年,黄河、长江流域缔造了中华文明; 至公元2015年,中华文明经历无数天灾人祸、王朝更迭、异族入侵仍健存,经5000余年而不衰,世所仅有! 我不用语言来描述泱泱中华的伟大,因为无论多么华美的辞藻在如铁的事实面前都那么惨白无力。曾经不少人挑战过中华的文明,鲜卑人来了、蒙古人来了、满人也来了,在华夏的土地上建立政权的同时无一例外的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同化;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人来了,然后整整打了八年,最终却是投降。 中国,我们的国家;中华文明,我们的文明。一种文明的感染力是无可估量的,入主中原时近乎文盲的游牧民族尚能被中华文明所感染、所同化,何况自幼深受其熏陶的我们?无论承认与否,中华文明就是我们心中最依赖的灵魂、最根深蒂固的信念,毋庸置疑。 爱国,过分的强调显得俗套且没有必要,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精神,无需灌输,在一次次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中、在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陶冶中、在一次次耳融目染感受到的民族精神中,“国魂”已嵌入心中。 “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视死如归;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胸怀天下;“臣心一片磁针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”,坚贞不移。从古至今,无数爱国志士倾尽一切一遍遍诠释了爱国的高尚情怀。一般情况下,青春年华的我们离“舍生取义”之类的壮举还太远太远。但国家是所有国民意志的集合体,我们似乎那么渺小、那么微不足道,湮没在茫茫人海,却并不能忽视我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,更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的事实。 明代著名的东林书院堂上贴有一副顾宪成所撰写的对联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”。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,关心国事天下事既是在获取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,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。不要认为这些离学生身份的我们很远,去关心、去思考天下之事是对于自身思维的锻炼,也是对社会、对我们祖国的融入。 我们的爱国,不需要“一身报国有万死”的壮烈,也不需要“我以我血荐轩辕”的誓言,脚踏实地的成长,莫负韶华,便是对培育我们的祖国的最好报答。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 上一篇九九重阳节,浓浓敬老情
下一篇中秋情思,安全为重
|
|